
从车企到口腔行业:价格战是一场没有未来的“自杀式狂欢”
近日,官媒痛批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直言“靠低价抢市场”绝非长久之计;工信部更是明确警告,价格战透支行业信誉,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

但同样的剧本,正在口腔行业上演:
用免费种植牙、种植体,免费补牙等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吸引患友;低价背后,往往隐藏着缩减医疗质量、雇佣无证人员甚至使用劣质耗材的灰色操作。

官媒的警示同样适用于口腔行业:
“当行业陷入‘低价即正义’的怪圈,企业将失去创新动力,消费者得到的只能是短期的虚假繁荣和长期的安全隐患。”

理性选择口腔机构:记住这4条“避坑指南”
1、机构须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生需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可以通过卫健委官网查询机构记录;
2、扫码查验种植体、矫治器等耗材的医疗器械注册(如瑞士ITI、美国隐适美等品牌官网可查防伪)。

3、警惕全网铺天盖地“免费”、“赠送”等广告字眼的机构,真正有实力的口腔医院往往靠患者口碑转介绍。

4、签订详细治疗方案协议,明确收费项目及退款条款;对“终身保修”“无效退款”等过度承诺保持警惕,医疗行为不存在“100%成功”。

医疗的本质是信任,不是“薅羊毛”
国家发改委《关于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指导意见》已明确要求打击“虚假宣传、劣质服务”。无论是买车还是看牙,消费者都应明白:“违背常理的低价,要么是陷阱,要么是未来的代价。”

你的牙齿值得专业对待,而非成为资本游戏中的“流量工具”。转发此文,提醒身边人——守住健康底线,远离低价陷阱!
/文章来源:E界黄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