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男子面色惨白危急送医,元凶竟是满口缺牙

最近,一则来自宁波的新闻在医疗圈里引发了广泛讨论。新闻里的贺先生,47岁,因为重度贫血被送进医院。他的血红蛋白浓度只有34g/L,不到正常男性的四分之一,情况十分危急。但令人意外的是,导致他生命垂危的,并非恶性疾病,而是他嘴里缺失的牙齿。

原来,贺先生因牙齿陆续脱落,嫌修复麻烦,长期只吃豆腐、粥水等软烂食物,几乎不碰鸡蛋和瘦肉。最终,因核心营养素“铁”的严重缺乏,导致了严重的贫血。在临床中,我们见过太多因忽视缺牙问题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今天就和大家深入聊聊牙缺失这件事。

缺牙与贫血的致命关联
很多人会觉得:牙是牙,血是血,两者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借用报道中医生的精彩比喻来解释:我们身体里的血红蛋白,是负责运输氧气的“快递小哥”。没有它们,全身器官都会“缺氧罢工”。合成这些“快递小哥”的核心原料,就是铁。

人体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1-1.5毫克的铁。而肉类、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是“铁元素”优质、高效的供应商。新闻中的贺先生,因为缺牙,饮食结构变得极其单一!


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达20%-30%。而他主要吃的豆腐虽含植物性铁,但吸收率仅3%-5%。这就好比一家工厂,断了最关键的原材料供应链。久而久之,“氧气快递员”队伍急剧缩减,全身陷入缺氧状态,乏力、面色惨白、心慌气短便接踵而至。

这个病例极端,但警示意义极大。它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事实: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第一道关口。

牙缺失引发的全身“塌方”
牙齿,绝不仅仅是咀嚼工具。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表示,一颗牙缺失,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会引发一连串的健康危机。

胃肠“超负荷”工作:牙齿是食物的“初级加工厂”。缺牙后,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和唾液酶初步消化,就以“粗加工”状态进入胃里。这大大加重了胃肠的负担,长此以往,极易导致胃炎、胃溃疡、吸收功能紊乱。

邻牙“殉职”,全口牙失衡:一颗牙缺失后,留下的空隙会成为整个牙弓的“破坏点”。邻牙会向缺口倾斜,对颌牙会因无处咬合而伸长。最终导致牙齿排列错乱、缝隙变大、清洁困难,进而引发更多蛀牙和牙周病,加速其他健康牙齿的脱落。

面容苍老,颜值“加速垮塌”:牙齿是支撑面部轮廓的“承重墙”。尤其是多颗后牙缺失,会导致面下三分之一距离缩短,脸颊和嘴唇失去支撑,向内塌陷。这会使人看起来皱纹加深、嘴角下垂,比实际年龄老很多。

关节受累,开口“咔咔”响:长期单侧咀嚼或咬合关系紊乱,会累及颞下颌关节。你可能出现张口疼痛、弹响,甚至张口受限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导致牙缺失的“幕后黑手”
要避免走到贺先生这一步,我们必须搞清楚:牙齿为什么会掉?

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牙齿脱落并非“自然衰老”,而是疾病所致。主要元凶有两个:牙周病: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刺激,导致牙槽骨被逐渐吸收。牙齿失去支撑,就从松动走向脱落。龋病(蛀牙):从小黑点到深洞,再到伤及牙神经,最终牙体崩坏,无法保留,只能拔除。此外,牙外伤也是导致牙齿突然缺失的常见原因。

及时修复,为健康“亡羊补牢”
如果您已经存在牙齿缺失,请务必吸取贺先生的教训,不要硬扛。现代口腔医学提供了成熟的修复方案:

活动假牙:价格较低,制作快。但异物感明显,咀嚼效率不高,需每日取下清洁。

固定桥:将缺牙处相邻的两颗好牙磨小,作为“桥墩”,搭起一个连体牙冠。美观舒适,咀嚼功能较好。缺点是需要磨损健康的邻牙。

种植牙:在牙槽骨内植入纯钛的“人工牙根”,再在上面安装牙冠。它独立稳固,不伤邻牙,能有效防止牙槽骨萎缩,咀嚼功能和使用感受最接近真牙。

具体选择哪种方案,需要口腔医生结合您的口腔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

最后给大家几点忠告:
1、坚持每天有效刷牙、使用牙线或冲牙器,并保证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
2、发现牙龈出血、牙齿敏感、有黑点或龋洞,请立即就医。早期治疗痛苦小、耗时短、花费少。
3、牙齿缺失后,建议在3-6个月内进行修复。拖延越久,邻牙移位、对颌牙伸长、牙槽骨萎缩等问题会越严重,大大增加后续修复的难度和费用。

希望宁波贺先生的案例,能让大家真正意识到:牙齿,是维系我们生命活力的重要基石。 爱护好每一颗牙,及时修复缺失的牙,不仅是为了口福和美观,更是对全身健康负责!

 

网站首页

在线挂号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