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问:“医生,我这颗牙是不是得做根管治疗了?”也有患者问:“牙齿能不能补一下就好,不做根管治疗?”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我们的牙齿内部有一个空腔,称之为“牙髓腔”,里面装着牙神经和血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牙髓。当这个牙髓组织发生感染、发炎或坏死时,我们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俗称“抽神经”,是通过清除牙髓腔内已感染或坏死的牙髓组织,并对根管进行清理、成形、消毒,最后严密填充,从而消除疼痛,挽救牙齿的一种治疗方法。
那么,牙齿坏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根管治疗呢?
1、深龋
细菌破坏了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浅龋),钻进牙本质层(中龋),终于来到牙本质深层,和牙神经仅有“一纸只隔”(深龋),受到冷热刺激会疼得比较厉害,但刺激没了,疼痛也慢慢缓解,这时还有机会通过深补牙来避免根管治疗。但是,也存在部分细菌已经“偷渡”进牙髓腔的情况,可能有一天突然就“发作”,这个时候是否需要根管治疗,得看医生临床的评估判断。
2、牙髓炎
这时候细菌已经攻破大门,进入牙髓腔了。牙神经开始发炎,它会通过这些方式向你“求救”:
自己突然疼起来;晚上疼得睡不着;喝口凉水都疼得不行,而且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说不清哪颗牙疼。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就逃不掉根管治疗了。
3、根尖周炎
如果牙髓炎还不治疗,牙神经就会完全坏死,细菌还会继续往牙根深处扩散。这时候的表现是:牙齿感觉变长了,咬东西时感觉这颗牙先碰到,一咬就疼;牙龈上长脓包,反复发作;严重时半边脸都会肿起来,还可能发烧。这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建议立即治疗!
这些情况,即使牙不疼也要做根管治疗!
很多人以为,只有疼到受不了才需要做根管治疗。这是一个误区,除了上面说的蛀牙引起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以下几种情况,即使牙齿不疼或从来没疼过,也可能需要根管治疗来挽救牙齿:
1、牙外伤
当牙齿被撞过、磕过,比如摔跤、运动意外,有时候表面看着没事,但内部的牙神经却在撞击的瞬间被“震”死了,或者根尖处的血管断裂,导致牙神经慢慢坏死。牙齿颜色会慢慢变灰、变暗,可能一直不疼,但某天突然牙龈肿了个包。拍X光片时,可以发现牙根尖有阴影。
2、牙隐裂
牙齿表面有不易发现的细微裂纹,可能延伸到牙神经。细菌会沿着裂缝深入到牙齿内部,感染牙神经。这个适合你的牙齿咬东西时某个点一用力就一阵锐痛,松开就好,而且对冷的东西特别敏感。这种疼痛位置非常固定,但就是找不到明显的蛀洞。
3、修复需要
如果牙齿缺损太大,需要做牙冠(牙套)来保护。当剩下的牙体组织太少,或者补牙的材料非常接近牙神经,直接做牙冠的话,未来的咬合力量和内部刺激可能会“隔山打牛”,导致牙神经在后继发炎坏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医生会建议提前做根管治疗,消除后患。
根管治疗vs直接拔牙,哪个更好?
常有患者问:“医生,既然这么麻烦,直接拔掉不行吗?”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的回答是:保住自己的天然牙,永远是首选!
根管治疗的优势在于:保留自然牙,维持正常的咀嚼功能;避免拔牙后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保持牙弓完整和面部形态自然。
而拔牙则会出现以下后果:咀嚼效率下降,可能影响发音和面部美观;需要镶牙或种牙,费用更高;邻牙可能会移位,造成新的口腔问题
可以说,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
如何避免走到根管治疗这一步?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建议可以帮助你保护牙齿:
认真刷牙: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至少两分钟
必备牙线:牙缝里的脏东西,牙刷是刷不掉的
定期检查:每半年到一年看一次牙医,小问题早发现
定期洗牙:清除牙结石,让细菌无处藏身
及时补牙:发现小洞马上补,别等小洞变大洞
运动护齿:参加剧烈运动时,戴上运动牙套保护牙齿免受外伤
最后提醒大家,牙病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小事。一旦出现自发性牙痛、夜间痛、冷热刺激痛、咬合痛等症状,请尽快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痛苦小,效果也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