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普文章 > 文章正文

牙齿不疼也没蛀牙,就不需要检查了?

作者:杨晓燕  来源:  时间:2022-11-15 17:19:43  阅读量:
有多少人认为“牙疼不是病”,又有多少人牙疼到受不了了,才第一次走进口腔医院,却发现这颗牙保不住了…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出,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常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因此,每年应至少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

口腔微生物易诱发口腔疾病

你知道吗,我们的口腔中大约有上千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等。细菌是主要的微生物,由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变形菌门、螺旋体门的细菌构成。他们分别“栖息”在口腔粘膜、牙龈、牙齿、舌头等不同部位,通过聚集形成各种细菌生物膜,粘附在牙釉质的表面上,因此不能轻易用水冲洗掉,只能通过机械除去。

口腔较常见的疾病是龋齿(蛀牙)和牙周病,主要就是由牙菌斑引起的。

口腔里的某些细菌,会利用食物中的糖发酵产酸,侵蚀牙齿,使得牙齿硬组织发生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导致龋齿。一开始可能只是有黑点或白斑,没有明显症状;慢慢地发展形成龋洞,龋洞较深时,受到冷热刺激会产生疼痛不适;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细菌侵蚀到牙髓腔形成牙髓炎,就会引发剧烈的自发性疼痛,除了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外,治疗花费多、痛苦大,而且往往治疗效果差,甚至有些情况下需要拔除患牙,造成牙齿缺失。

某些细菌会分泌一些有害物质,持续刺激牙龈组织,使牙龈组织产生过敏的反应,引起一些免疫性改变,开始破坏正常的组织,导致牙周组织形成炎症,也就是牙周病。牙周疾病早期,炎症只局限在牙龈,尚没有波及牙根和周围的骨头,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有出血,大部分人这时候不太在意。但其实,如果炎症继续发展,到早期牙周炎,感染波及牙根和周围的骨头,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口臭,这时候及时进行治疗,仍可以使牙周病停止发展,保留牙齿和咀嚼功能。等发展为严重牙周炎时,牙根及其周围的骨头严重被破坏,牙齿松动、移位、溢脓、疼痛、咀嚼无力。此时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拔牙。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好处

每个人的口腔都有细菌和牙菌斑。即使每天早晚刷牙,但占整个牙齿面积的30%左右的牙齿相邻间隙,却是牙刷到不了的地方,里面的细菌甚至比一条蟑螂腿上的还要多!如果,你日常没有使用牙线棒辅助清洁牙缝的习惯,甚至对刷牙敷衍了事,那牙菌斑就会不断沉积、钙化,形成牙结石,刷牙也无法去除。而疾病也在慢慢发生和发展。

进行口腔检查有以下好处:
首先,了解口腔健康状况,早期发现龋齿、牙龈炎,及时治疗,不仅方式简单、费用较低,还能疾病控制或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病情恶化。
其次,某些全身性疾病最早表现为口腔异常,比如,糖尿病病人多表现为破坏程度严重的牙周炎,急性白血病患者牙龈自发性出血,艾滋病、梅毒等性病可导致口腔粘膜异常,一些罕见的代谢性疾病和遗传缺陷性疾病往往最早表现为牙齿发育异常,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发现这些疾病。
然后,在医生的帮助下除了了解自己的口腔健康程度,还能进行保健咨询,获得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学会正确而有效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甚至帮助家人和亲戚朋友维护口腔健康。

这些人群应更注重口腔检查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提醒,成人每隔半年或一年应进行一次检查,而以下人群更应注重口腔检查:

1、儿童
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后6个月(通常出生后12个月)内,家长就可以带着宝宝到医院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由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萌出及口颌发育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根据患龋风险评估状态,确定接下来的口腔检查间隔时间,通常情况下,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低的,建议每半年一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高的每三个月一次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的内容包括牙颌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检查牙的萌出数目、排列、形态、咬合关系、口腔黏膜和唇舌系带;检查龋病相关情况,如检查牙面软垢量和分布,牙是否有白垩色、棕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是否有龋洞;以及检查牙釉质发育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龋活跃性检测,有助于评估患龋风险。

2、备孕女性
女性孕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此时孕激素水平升高,牙龈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扩张、弯曲且弹性减弱,血流淤滞及血管渗透性增加,更容易造成口腔局部,牙龈组织肿胀、充血、脆软,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怀孕期牙龈炎,严重的甚至会形成妊娠牙龈瘤。孕前就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女性,其牙龈炎症可能会明显加重,牙龈会出现增生、肿胀,出血显著。
另外,有些孕妈在怀孕后,会有强烈的孕吐反应,从而导致口腔内呈酸性环境,会使牙釉质表面更加脆弱,容易出现龋齿、冷热刺激等。
所以,为了减少孕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建议备孕女性在计划怀孕前的6个月,便到正规的口腔医院对牙周病、龋齿、智齿等做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消除“隐患”。

3、老年人
老年人应该每半年到一年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内牙齿有无龋坏、松动、折裂、缺失等问题。对于已患有龋坏、牙髓炎、根尖炎的老年患者可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保存患牙,努力保存能治疗的每颗牙,切忌轻易拔除。

对于老年人出现牙结石、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牙根暴露、咬物无力等症状,要酌情进行洗牙、刮治等专业的牙周治疗。对于老年人口腔内缺失的牙齿,应及时通过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牙等进行修复,恢复咀嚼功能。

参考内容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定期口腔检查》
科普中国《每日科普|口腔中有哪些微生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关注口腔健康,品味老年幸福》
健康时报《宝宝第一次口腔检查何时做?》
现代快报《备孕前,全面口腔检查必不可少》

经汕头口腔医疗中心综合编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为科普用途,非宣传目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微信扫一扫】 挂号/缴费/查询更快捷